开馆时间:每周一至周五上午
开馆时间:09:00至11:30
讲 解 人:武老师 李老师
预约电话:0371-67673992
地 址:图书馆六楼南厅校史展览馆
网 址:http://xsg.shuqing.org
创办人王树青同志出身于医学世家,三十年代毕业于长春医科大学,从医从教70余年,在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军区总后第26医院医务科主任,南下军事接受代表团医疗组军代表,为实现东北解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,被授予“中国人民解放军三级勋章”。后任河南医学院医务科主任,医教管理科科长,教材科科长,《河南医学院学报》主编,离休后他目睹农村缺医少药和病人死于庸医、巫医的现象,痛心疾首,感慨“世人不死于病而死于医者不知凡几”,以一颗赤诚的报国热心和强烈的社会使命感,在74岁古稀之年,利用原河南医科大学师资优势,将身边一批离、退休知识渊博、经验丰富的老教授、老专家组织起来,创办了河南省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的医学高等院校。在他艰难创业、无私无畏、尊师重教、注重医德教育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的感召下,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,其办学事迹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,1992年王树青同志荣获全国“老有所为先进集体创新奖”的金牌及金制奖章,代表学校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表彰大会,受到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接见、颁奖和合影留念。
创办人王树青同志十分重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,他以传授医德,提高祖国医疗队伍水平为目的开办了学校,在办校之初便把医德教育作为医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,他投身讲堂,乐于传教,九十岁高龄时还亲自为学生讲授医德,他淳淳教导学生“学医不精等于杀人还要手工钱”,他的题词“必须有高尚之医德,才能悟化出精湛之医术”已成为澍青学子的座右铭,他亲自撰写的《医生为什么受人尊敬》、《医学与政治的关系》、《医德与医术的关系》等篇文章,精辟地勾画了医德与医术的关系,教育历届学子要以德学医、以德行医、以术救人、以术慰人。在他办学初衷指导下,医德教育成为澍青育人的出发点和核心,激励着澍青人的奋发向上的办学意志,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澍青学子成为基层医务人才。
王树青同志一生从事医疗和教育事业,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,悬壶济世,哺育世人,是民办医学教育的泰斗,青年学子的楷模。学校的发展和跨越无不浸润着老人的心血,他逝世后毫无保留的把遗体捐献给学校,捐献给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,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民办高校的华章,奉献了毕生的精力。
上一领导:没有了!
下一领导:第二代办学人